题目:方格取数
设有 N×N 的方格图,我们在其中的某些方格中填入正整数,而其它的方格中则放入数字0。如下图所示:
某人从图中的左上角 A 出发,可以向下行走,也可以向右行走,直到到达右下角的 B 点。
在走过的路上,他可以取走方格中的数(取走后的方格中将变为数字0)。
此人从 A 点到 B 点共走了两次,试找出两条这样的路径,使得取得的数字和为最大。
输入格式
第一行为一个整数N,表示 N×N 的方格图。
接下来的每行有三个整数,第一个为行号数,第二个为列号数,第三个为在该行、该列上所放的数。
行和列编号从 11 开始。
一行“0 0 0”表示结束。
输出格式
输出一个整数,表示两条路径上取得的最大的和。
数据范围
N≤10
输入样例:
1 2 3 4 5 6 7 8 9 10
| 8 2 3 13 2 6 6 3 5 7 4 4 14 5 2 21 5 6 4 6 3 15 7 2 14 0 0 0
|
输出样例:
解题思路:
从左上角走到右下角,于是想到DP中的数字三角形模型。关于数字三角形模型,可以去看这篇文章[线性DP](线性DP - 小樱桃 (oyto.github.io)/)。
这题的不同点是,这里要取两次数,于是进行DP过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
| f[i1,j1,i2,j2]表示所有从(1,1),(1,1)分别走到(i1,j1),(i2,j2)路径的最大值。
如何处理“同一个格子不能被重复选择”? 分析后发现,只有当i1 + j1 == i2 + j2时,两条路径的格子才可能重合, 于是可以根据这条性质将思维优化成三维,
集合:f[k,i1,i2]表示所有从(1,1),(1,1)走到(i1,k-i1),(i2,k-i2)的路径的最大值 k表示两条路线当前走到的格子的横纵坐标之和
属性:max
状态计算: 以最后一步是从往下走还是往右走进行划分,因为有两次走法,所以被分成了四种情况 下下、下右、右下、右右
|
为什么下面四个状态转移方程能代表四种状态?
1 2 3 4 5 6
| 原因是,因为k 变小了1,先不看最后一步,如果i变小1,则j就不用变;如果i没有变,则j就需要变小1; 上述两种情况刚好对应了最后一步是向下、右走,的横纵坐标变化情况,又因为是两次一起走,故有四种情况。
x = max(x, f[k - 1][i1 - 1][i2 - 1] + t) x = max(x, f[k - 1][i1 - 1][i2] + t) x = max(x, f[k - 1][i1][i2 - 1] + t)
|
AC代码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
| 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algorithm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N = 15;
int n; int f[N * 2][N][N], g[N][N];
int main() { cin >> n;
int a, b, c; while (cin >> a >> b >> c, a || b || c) g[a][b] = c;
for (int k = 2; k <= n + n; k ++) for (int i1 = 1; i1 <= n; i1 ++) for (int i2 = 1; i2 <= n; i2 ++) { int j1 = k - i1, j2 = k - i2; if (j1 >= 1 && j1 <= n && j2 >= 1 && j2 <= n) { int t = g[i1][j1]; if (i1 != i2) t += g[i2][j2]; int &x = f[k][i1][i2]; x = max(x, f[k - 1][i1 - 1][i2 - 1] + t); x = max(x, f[k - 1][i1 - 1][i2] + t); x = max(x, f[k - 1][i1][i2 - 1] + t); x = max(x, f[k - 1][i1][i2] + t); } }
printf("%d\n", f[n + n][n][n]);
return 0; }
|